你以為的命運
是潛意識裡未解故事的重播
有些情緒,你覺得自己早該釋懷了
但在夜深人靜時,還是會不自覺落淚
每一次傷心,都不是偶然
關係中的重複模式,是潛意識希望你看見未完成的感受
催眠不是要你改變自己,而是幫你回到真正被卡住的那裡
安慰那個還沒走出來的你,然後帶著理解往前走
透過催眠進入內在,重新與真實的自己相遇
找回那份被奪走的自我價值感與安全感

卡住的情緒,不是現在的你太敏感,而是曾經的你沒有被理解
很多來訪者在催眠前都說:「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麼在意這件事」
當我們進入潛意識,就會發現——
那個你以為不重要的小插曲,其實早已在潛意識裡發酵多年
那些反覆出現的情緒,正是潛意識想讓你「重新回到那一刻,重新選擇」
催眠是一場讓你與過去和解、重建自我力量的旅程
當我們從小學會壓抑、不打擾、不情緒化
成熟的我們雖然能應對日常
卻也不小心把情緒的聲音,一起關在心裡
催眠是為這些「來不及被說出來的情緒」而設計的
讓你在安全的空間中,重新把故事說完
並透過潛意識的轉化機制,把這些記憶真正釋放出去
有些情緒反應,不是來自當下
而是累積已久的內在壓力
當我們無法釐清情緒與行為的關聯,就容易對自己產生更多批判:
「我怎麼又情緒化了」、「是不是我太玻璃心?」
催眠可以幫助你穿透這些表層反應
看見潛意識裡真正的需求與傷口
當你理解情緒的來源,你就能溫柔地改寫它
如果你也有這些感覺
你不孤單,也不用再一個人撐下去
你可能已經嘗試理解自己、閱讀心理書籍、做了很多自我探索
但情緒仍然反覆來襲,甚至越想釐清,越陷得深
你告訴自己要冷靜,要成熟,要放下
但越是壓抑,就越是疲憊、焦慮、甚至有點想逃
這不是你太敏感,也不是你不夠努力
而是潛意識正在替你守著一段還沒解完的故事
有些情緒,是理智無法處理的
有些模式,是身體早就記住的
催眠,就是那把溫柔的鑰匙,打開你內在真正被卡住的地方

催眠回溯|潛意識療癒旅程
這場催眠特別適合
-
總是陷入類似的情緒回圈(焦慮、憂鬱、罪惡感、委屈…)
-
一再遇見關係中相似的傷害、重複壓抑自己
-
理智懂了、分析過了,卻還是放不下、鬆不開
-
身體長期緊繃、失眠、胃痛、疲倦,卻查不出明確原因
-
心裡一直很吵,很累,卻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處理
-
渴望真正放鬆、回到內在平靜,但始終在對抗情緒的浮動
-
曾做過心理諮商/身心療癒,但仍有卡關想更深入理解的主題
❓ 常見問題 FAQ
對催眠的想像,常夾雜著神秘與疑惑。
其實,它只是一次回到內心的旅程,安全、清醒,卻能看見深處的真實。
Q1:催眠會不會讓我失去控制?
A:不會。 催眠不是洗腦,也不是讓你被操控。它是一種自然的意識狀態,類似「專注看電影、聽音樂時的沉浸感」。在過程中,你的大腦仍保持清醒,可以聽見、理解,也能選擇要不要回應。你始終握有主導權,隨時可以結束,催眠師只是陪伴與引導,而非操控。
Q2:我會不會在催眠中說出秘密?
A:不會。 在催眠中,你仍保有自由意志與界線,不會說出任何你不想分享的內容。催眠不是測謊,也不是強迫,而是讓潛意識以象徵畫面或感受來回應。它只會帶出對你當下有幫助的訊息,幫助你理解自己,並不會揭露你想隱藏的秘密。
Q3:如果我很難放鬆,是不是就無法被催眠?
A:不用擔心。 很多人誤以為催眠是「要睡著」,但其實它更接近「專注」。就算你覺得腦袋很清醒,或一開始分心,催眠仍然會在潛意識裡運作。只要願意跟隨引導,就能逐步進入適合的狀態。有些個案甚至在催眠中感覺自己「完全清醒」,卻在過程後發現內在已經發生轉變。
Q4:催眠一次就有效嗎?需要幾次?
A:因人而異。 有些人一次就能釋放多年困擾,帶來明顯改變;也有人需要 2–3 次以上,逐層探索與整合。效果取決於議題的深度、你的投入程度,以及願不願意接納潛意識的訊息。就像健身或學習,一次可以有突破,但更長遠的改變,往往需要循序漸進。
Q5:我適合做催眠嗎?
A:大部分人都適合。 如果你願意嘗試放鬆、願意探索自己,就可以進入催眠。不過,如果你正處於急性精神疾病發作期,或正在服用影響意識狀態的藥物,建議事先與醫師討論,並讓催眠師知情。催眠不是醫療,但能作為自我探索與身心支持的方式,幫助你看見並轉化深層議題。
Q6:催眠過程會發生什麼?
A:催眠是一段安全而溫和的探索旅程。先會談讓催眠師了解你的需求與狀態,也幫彼此建立信任。接著,透過呼吸與想像的引導,你會逐漸放鬆下來,進入一種專注而安靜的狀態。當身心安定之後,潛意識會帶出畫面或記憶,讓你回到情緒或事件的源頭,從中看見、理解,並有機會完成轉化。最後,你會慢慢回到清醒,分享剛剛的體驗,並在催眠師的陪伴下整合過程中的收穫。整個過程都是安全的,不需要擔心「走不出來」或被困在某個畫面裡。
Q7:有什麼需要事先準備的嗎?
A:只需要保持輕鬆。 建議當天避免過度疲勞,穿著舒適的衣物,保持開放心態。你不需要特別訓練或練習,也不用「努力去做什麼」。催眠是一個自然的狀態,最重要的是讓自己允許放下控制,單純體驗就好。
Q8:擔心自己「看不到畫面」
A:每個人的感受方式都不一樣。有些人是視覺型,容易出現清晰畫面;有些人則透過聲音、身體感受或直覺理解來接收潛意識的訊息。催眠並不是一定要看到影像,任何形式的感官呈現都同樣有效。
Q9:會不會在催眠裡被迫重溫痛苦的記憶?
A:催眠的過程是安全且有陪伴的。很多人擔心會被迫打開傷口,甚至情緒失控。其實催眠並不是要讓你承受超過自己能負荷的痛苦,而是一步步以適合你的方式靠近。催眠師會在旁觀察並調整,引導你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探索與釋放,你不會獨自陷入其中。
Q10:催眠後會完全改變或什麼都不記得嗎?
A:不會。催眠不是魔法,它能帶來深層的覺察與轉化,但真正的改變需要時間與生活中的實踐。結束後對所經歷的內容都記得很清楚,甚至能細緻地描述體驗。
Create Your Own Website With Webador